首页

女主优美之家

时间:2025-05-25 05:45:21 作者:最新研究: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让人类有了“红外视觉”能力 浏览量:77356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陈静 丁超逸)人类可看见的光波长范围仅限于400纳米-700纳米,若能突破视觉极限,人类的感知将拓展到更广阔的近红外(700纳米-2500纳米)波段。

  记者23日获悉,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究,创新性地将一种含有多个荧光发射的稀土颗粒与隐形眼镜相结合,通过可穿戴的形式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更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自然界中的光有各种不同频率。当人眼捕获到外界自然光后,可以激活视网膜上识别红、绿、蓝三原色的三种视锥细胞,并根据三种视锥细胞被激活的比例,向大脑发送外界的颜色信息。然而,相对于自然界广阔的光学波段,人眼可感知的波长范围仅有400纳米-700纳米,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量潜在信息会被忽略。

  据悉,稀土元素是指包括钪(Sc)、钇(Y)和镧系在内的17种元素。稀土元素具有非常优异的磁、光、电等性质。上转换发光现象,是稀土材料最为重要的光学性质。人们通过使用长波长的近红外光作为激发光源,使其发出短波长的可见区荧光。

  据悉,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团队合作,开展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探索利用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特性,从视觉感知角度赋予人类对红外光的识别能力。通过精巧设计纳米材料的核壳结构,团队在单个颗粒上同时构建了三个不同的上转换发光区域,由于不同发光区域之间用惰性的壳层阻隔,使得它们各自的能量传递和荧光发射过程彼此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课题组成员、化学系2019级直博生陈子晗介绍,稀土元素具有独特光学性质,通过近红外光激发,可以把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转换。人体可以通过纳米颗粒的荧光颜色,判断外界的肉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波长,实现对近红外“色彩”的识别。他们最终制作成高度透明的隐形眼镜。志愿者佩戴隐形眼镜后,通过纳米材料发出红、绿、蓝等三种可见波段的荧光,分别感知三种不可见的近红外光,也可以识别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复色光”,以及多组由不同波长近红外光组成的图案内容。这表明,具有抗干扰、正交发光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多色稀土发光材料,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对近红外图像视觉。

  研究实现了多个近红外光视觉的概念验证。未来,相关成果在医疗、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穿戴、非侵入式的隐形眼镜,可以灵活调节人体视觉的感知范围,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陆繁伟:山区教育的“领跑人”

4月9日电 据英国《卫报》报道,突尼斯当地时间7日下午,27岁的英国男子拉斯·库克完成了从南到北跑步穿越非洲大陆的壮举。

电池故障引发昌平一处车棚起火 十多辆车被烧毁

来自北京市的网民马**(手机尾号1432)反映,灾后房屋评估已被定为危房,地基塌陷倾斜、墙体开裂、柱子倾斜、屋顶漏水,后来住建委委托第三方实地调查却说是“局部隐患”。对此,北京市人民政府答复称,本着让受灾群众入冬前回家、温暖过冬的工作原则,北京市针对“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出台了相关受灾人员救助政策。居民因灾造成房屋受损,经专业评估机构进行房屋安全评估,确认为危房且符合救助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标准给予房屋修缮和重建补助。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组织实施中。

工信部: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

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上通报了相关升级事态,指出中东地区的人民正面临着毁灭性全面冲突的真实危险,呼吁各方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中东多条战线发生重大军事对抗的行动。他强调,国际社会有责任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有关各方必须“悬崖止步”。

乌镇“网事”|共享共治 习近平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双节”假期,不少游客来到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参观千年磁州窑遗址,体验传统陶瓷制作,在“和泥捏陶”中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11月下旬在珠港澳三地举行

眼下秋意正浓,赏秋游热度也持续升温。北京彩叶景观陆续进入最佳观赏期,香山、国家植物园等地成为许多人的赏秋首选。其中,不少游客选择乘坐“最美西郊线”前往。11月4日,在西郊线巴沟站,一辆红色列车正缓缓驶入站台,乘客有序排队上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